本篇文章2650字,读完约7分钟

对心脏不好的人来说,冬天是台阶。 因为心脏病在冬天容易突然发生,病后疗效差,会构成致命威胁。 那么在冬天,如何打赢心脏保卫战呢?

冬天心脏必须越过五个坎

火箭军总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陈秀:冬天,为了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我们的心脏冬天必须越过五个坎。

温度炕

的研究表明,在冬季,心脏病突发事件比其他季节高出两三倍。 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加之气候干燥,使人生理功能反应迟缓,常处于应激状态,加重心脏负荷。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提供心脏血液,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粥样硬化使狭窄的血管更狭窄、堵塞、斑块破裂,从而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因此,有心血管病的人要注意保暖,特别要保护头部、手部、脚部。 出门时穿上手套、帽子、围巾和大衣,睡前用热水烫烫脚。 晚上上厕所的时候穿衣服,洗澡的时候放热水,水温合适了就脱衣服。 风很冷的时候,不要跟风走。 /br/]睡眠炕

优质睡眠相当于为心脏提供充足的电力,每晚保证7~8小时的睡眠对健康最有利。 美国一项调查显示,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每天睡眠不足6.5小时的人,心血管病发病率会上升15%,冠心病发病率会上升23%。 每天睡眠9小时以上、睡眠质量差的人,心血管病发病率上升63%。

呼吸急促

呼吸道感染冬季多发,肺组织换氧能力下降,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

配药坎

血管遵循热胀冷缩的原理,天气变冷时血管收缩更明显,血压上升,波动明显,传统药物剂量不一定能控制和管理血压。 因此,当天发生剧烈的气体变化时,患有心血管病的人除了要按时规范用药外,还必须根据气候变化,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成千上万的人无法自行调整药物的量和种类,避免事故的发生

运动炕

持续的运动可以改善心脏的功能,不能因为冷而长时间睡觉。 心脏功能不好的人必须在太阳出来后运动,运动强度适中,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以内,最好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 强风天气变冷的话,最好不要运动。 可以在室内适当移动。 如何在冬季心脏保卫战中获胜?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孙宏涛:由于人体心血管系统对外界温度变化敏感,冠心病冬季多发。 寒冷刺激冠状动脉,引起易抽搐的收缩,冠状动脉本来就严重狭窄,就有可能并发心肌梗塞。 此外,寒冷还会使人体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心脏负荷增大,增加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据观察,冬季北方地区昼夜温差较大,室内外温差较大,许多北方老人有到南方进行候鸟式迁徙避寒的习性。 由于人体温度调节系统解决突发状况的能力有限,突发性温度变异会给人体带来相应的变化,如血胆固醇、心率和血小板粘度增加,机体的免疫能力就会下降。 因为这一天巨大的温度变化会引起心脏病发作。

高血压患者冬季应特别定期服用降压药,不波动血压,增加心肌耗氧量,导致心绞痛的发生。 建议在气温骤降和季节更替的时候,高血压患者要加强自身监测,密切注意血压值,警惕外界温度变化引起的血压剧烈变化。 血压值急剧上升时,必须立即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处方,以免乱用药成为危险。

与冬季从寒冷地区居住在温暖地区,计划进行休闲旅行的中老年人相比,建议出发前全面接受体格检查,心脑血管闭塞或重度狭窄者应听从医生的指导。

每天午睡时预防心脏病冬季发作

河南省中医药协会养生保健分会副会长吕沛旺:推荐一个预防心脏病冬季发作的小方法。 立冬节气( 11月7日)后,请每天中午用电暖宝将舍中穴加热15~30分钟,直到次年春分为止。 中医认为舍中穴理气活血、广胸利膈膜、通心络、宁心神的作用。

电暖气宝通常一次充电5分钟,可以放在被子里继续散热。 热的时候用毛巾包好,温度稍微下降后,可以直接放在睡衣外面相应的穴位上。 通常,请一天充电一次,然后用完。 市面上的暖宝宝有直径9厘米、12厘米、15厘米的,我推荐12厘米的。 容易采用、放置。

电暖宝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心脏有不适,必须立即停止。 但是,去除电暖宝后会很难受,可以继续加热穴位。 无论如何,加热穴位时为了让身体变得轻松,也必须注意烧伤。 另外,心脏不好的人冬天需要注意。 运动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进行。 上午9~10点比较合适,请避开上午9点到早上发病率最高的时间段。 不能用冷水洗脸。 以免冷水突然刺激诱发心绞痛。 洗衣服、洗蔬菜的时候,不要长时间浸在冷水里,而是用温水比较好。

心脏不好,运动应从下肢开始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生袁华:心脏病患者的运动应从下往上,即下肢运动开始,转为上肢运动。 因为进行上肢运动时,血液容易回流到心脏,所以进行心跳和胸腔吸气运动,产生负压吸引即可。 因为上肢运动过度,大量血液容易回流心脏,增加心脏耗氧量,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 下肢运动否则,一方面重力运动,另一方面足部血液返回心脏的路程很长,在回流过程中有腹压的阻力,所以足部血液需要足够的压力才能顺利返回,与上肢运动相比,一次动作回流到心脏的血液很少。 因此,进行下肢运动诱发心血管的概率更低,相对安全。

体力弱处于恢复期的心脏病患者,建议以耐力性有氧运动为主,步行是良好的选择。 患者可以自由行走或在可动平板上行走,速度优选为80~100米/分钟,目标距离逐渐增加到2000~3000米。 也可以进行步行、跑步交替运动。 步行1分钟和慢跑30分钟交替进行20次。 总时间30分钟,步行速度50米/分钟比较合适。 行驶速度请控制在100米/分钟以内。 出院后或体质良好的心脏病患者,除上述运动外,还可以进行1 .下蹲起立。 支撑墙壁(或其他物体)下蹲、起立,每组10次,共3组。 2 .仰卧收脚。 仰卧,双手放在身体侧,屈膝收于胸腹部,伸腿,每组10次,共3组。

进行上述下肢运动时,心率请控制在180-年龄(岁)以内,60岁以上或体质弱的中老年人请控制在170-年龄(岁)以内。 每次运动必须持续30~60分钟,其中包括10~15分钟的热身和5~10分钟的整理活动(主要以慢动作为主),真正的运动时间为20~30分钟,至少15分钟。 半个月到一个月后,可以逐渐增加太极拳、健身操等上下肢的配合运动。

此外,运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展,特别是急性期病情较重者在避免事故的运动中出现不适时,应立即停止,必要时应立即就医。 运动量应该循序渐进,从低强度开始,效果通常至少需要6周,一旦停止,效果就会逐渐消失。 1~2个月后,去医院复查,重新评定运动效果,以便医生能及时改善运动处方。

责任编辑:

标题:“冬天心脏要过"五道坎" 怎么打赢这场保卫战?”

地址:http://www.e6x2f.com/ezjk/6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