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78字,读完约1分钟

青岛新闻网社北京4月23日电(记者刘羊旸、田晓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2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个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长时间带毒的可能性极小,现阶段仍有解释慢性化的免疫学和病毒学研究证据

施一认为,对于新冠肺炎是否会成为慢性病,专家认为,从目前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来看,目前已知的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复制,不可能慢性携带。 从引起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两种冠状病毒来看,没有发现感染者持续带毒的我国数万治愈患者看来,也没有发现长时间带毒的迹象。

新冠病毒对我们来说是新病毒,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在继续。 施一表表示,下一步要继续深化科研攻关。 另一方面,必须继续加强病毒监测,深入揭示病毒本质和流行规律,关注病毒变异情况。 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疫苗和比较有效的药物,为从根本上防控疫情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持。

设施一显示,新冠肺炎防控目前仍以公共卫生防控措施为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公众请戴口罩,洗手。 对已经感染的患者,进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给予临床治疗,可以比较有效地对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标题:“专家:个人感染新冠病毒后长时间带毒的可能性极小”

地址:http://www.e6x2f.com/ezjk/6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