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28字,读完约9分钟

健康是革命的本钱,但在忙碌的生活中,大家忙于工作,急于交往,却常常忽视了健康这块风水宝地。 其实,平时观察一下,早点预防,健康就在我们身边。 人民健康网发表“健康知识早知”专栏,为你收集整理平时忽视的健康知识,做你的健康智囊团,和你一起将健康进行到底!

睡不好,血管犯罪

睡眠是人恢复精神和体力的重要方法,夜间睡眠质量直接影响感情和健康。 最近,美国《神经病学》杂志刊登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立明团队的新研究,在中国进行的一项长达50万人、随访10年的大规模研究表明,失眠不仅是人的身心,也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传染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副教授余灿清表示,失眠已经成为现代人正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有些人是自发失眠,有些人是被动失眠。 无论是自发的还是被动的,长时间睡眠不好或熬夜的人,其生物节律都会被打乱。 睡眠不足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人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高,促进炎症反应,引起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病的发生和迅速发展,增加相关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因此,失眠患者必须尽快进行临床干预,减少对机体的损害和各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失眠不仅对心血管病,对现有心血管病的患者,有时病情反复发作或加重,长期以来持续的高血压伤害心脏和大脑,加重左心室负担,引起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呼吸困难 我明白了无论是健康的人还是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都有必要确保充分高质量的睡眠。

7小时是理想的睡眠,但睡眠时间不充分或睡眠质量差的情况下,建议从生活习惯开始调整。 首先,改善不好的睡前习性。 虽然在睡觉前进行了1个小时左右可以放松的活动,但是没有使用电子设备和运动,而是在有睡意后才上床睡觉。 卧床20分钟后,离开卧室,做点简单的活动,等有了睡意再睡觉,不要在床上做和睡眠无关的事。 其次,不管前一天晚上的睡眠时间多短,都应该保持有规律的起床时间。 最后,如果规律的生活持续一段时间没有效果,睡眠长时间有问题,一定要去权威医院的相关科室接受正规的全面检查,尽早进行治疗,不要滥用药物。

经常做8件事,充分喝没有血管堵塞的

水。 机体缺水时,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流阻力增大,流速减慢,形成血栓的风险增加,间接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早上6~9点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性高峰。 因此,建议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从早上开始及时补水,喝100毫升左右的温白汤。 晚上睡觉前一个小时也要补水,老人在床边常备水,晚上到晚上或者半夜口渴的时候可以喝小口。 即使白天因温度高、运动等原因出汗,也必须立即补水。 经常吃。 高油、高盐、高糖等味道强烈的饮食,会使血液变得粘稠,增加血流负担。 建议在生活中观察饮食平衡,多吃水果和蔬菜,不要吃太油腻、刺激、辛辣的食物。 大家平时经常吃黑木耳、生姜、大蒜、洋葱、绿茶等天然化学栓食品。 可以多吃冬瓜、白菜、海带、西红柿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清除血管中的垃圾,降低血液粘度,不狭窄血管腔,预防血栓形成。

“睡不好觉血管遭罪!常做八件事血管不添堵”

血压稳定。 血压急剧上升或下降,都会直接导致血栓的形成和脱落。 高血压患者要稳定血压,不要突然停药或随意增减药量。 不熬夜。 熬夜容易扰乱生物钟,体内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流变慢,粘稠度增加。 建议有规律地休息,每天晚上11点前睡觉。

烟酒很少。 研究发现,在烟酒血管之星,吸烟饮酒会使血液粘稠度提高到正常时的8倍以上。 远离烟酒是保证血管健康的关键。 心情很好。 笑可以释放压力,保护血管内皮,使血液循环更顺畅。 心情放松的话血压也会稳定。 经常走路。 运动可以增强心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多走走是个好选择。 步行可以保持氧代谢,增强心肺功能,防止血脂堆积在血管壁上,不形成血栓。 我建议每天走半个小时。 身体发热,或者有点出汗。

动作。 在长期的办公桌工作中,下肢的血液循环变差,日常的上班族可以多做三个动作。

动作1 :伸长。 穿着平底鞋站起来抬起脚后跟,用脚尖支撑身体,约2秒后脚后跟掉落,保持站稳脚跟,如此反复。 每天做三次,每次五分钟。

动作2 :踮起脚尖。 躺在床上或坐在床上,平足,双膝自然伸直,慢慢伸直脚尖,脚尖朝向自己,保持5~10秒钟到最大位置,慢慢放下,休息一会儿。 慢慢张开脚尖,脚尖朝下,保持5~10秒钟到最大位置,慢慢放下,休息一会儿。 重复两个动作,不引起疼痛不限制次数。

动作3 :转动手腕。 和双腿肩膀一样宽,坐着或站立,上身挺直,双手先抬起,慢慢竖起手臂,无论手掌还是拳头,双手手腕从内到外旋转100次,从外到内旋转100次,动作缓慢。

与中高强度运动相比,保护血管的

生命在于运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老年人如果能积极参加快走、舞蹈、整理庭院、自行车、跑步等中高强度运动,就可以预防心血管病。

该研究数据来源于韩国医疗保险服务系统,纳入60岁以上老年人110万人以上,从2009~年连续2次接受体检,并持续随访至年底。 据报道,这些老人的平均年龄为67岁,其中2/3的人在两次体检中很少运动。 在第二次体检中,以前不怎么运动的老年人有22%加强了运动,但是以前每周至少运动五次的人不喜欢运动了。 研究人员分解数据后发现,与不积极运动的老年人相比,研究期间从较少的运动变为每周可以参加1~2次、3~4次、5次中高强度运动的老年人,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分别降低了5%、11%、9%。 与积极参加中高强度运动的老年人相比,本来每周至少参与1~2次中高强度运动,后来不喜欢运动的老年人,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最高增加了27%。

“睡不好觉血管遭罪!常做八件事血管不添堵”

研究者发现,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积极参与中高强度运动对总心血管病、冠心病、中风风险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另外,有残疾、高血压、高血脂、2型糖尿病的老年人,如果加强中高强度运动,有助于心血管健康。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感到很难定期运动,但为了心血管健康,必须积极参加运动。 残疾和慢性病老人也应该这样做,但以安全为前提,出现不舒服时必须立即停止或就医。

不要因为寒冷而脚冷或血管问题混乱

在寒冷的冬天,很多中老年人会发现脚痛、酸麻。 我觉得年纪大了,肌肉骨骼老化不能太冷。 觉得关节有问题就去看骨科医生,但实际上下肢血管有问题的部分。 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专家表示,动脉硬化是伴随年龄增长的血管疾病,70~80岁为其高发人群,近年来也有发病年轻化的趋势,如50多岁开始患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治,就会出现小腿溃疡和截肢,及早积极治疗,可以帮助患者保留肢体,重新出发。

如果出现脚麻、寒症、脚痛,则步行休息一会儿,排除关节、骨质疏松症,下肢血管很可能有问题。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张艳介绍。

受年龄和基础性疾病等的影响,人体血脂大量沉积在血管壁,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管狭窄和血栓,导致血管闭塞好发于下肢,是因为下肢动脉血管离心脏较远,平时人体活动时耐力强。 这是因为约60%~70%的动脉硬化闭塞发生在下肢,被称为下肢动脉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通常有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闭塞导致远端缺血,脚冷,脚底发麻。 第二阶段是间歇性跛行,不能走,所以不走太远就休息。 例如,一开始走500米就需要休息。 之后,走路的距离变短。 这是因为走路的时候脚需要越来越多的血液。 血管堵塞后,越来越多的血液无法供给,血液供给缓和,就没事了。 随着堵塞的加剧,行走范围变窄。 第三阶段是安静疼痛,一般来说不走路也会痛。 特别是晚上更是痛得厉害。 严重的病人痛得哭起来流鼻涕。 止痛药也只停两三个小时。 第四阶段是面对切断。 由于没有血液供氧,缺血部分的脚腐烂发黑,产生伤口,不能愈合。 有溃疡。 合并细菌感染后,这些细菌和毒素会被吸收到血液中,随着血液在全身运动,会导致全身多功能衰竭。 这个并发症是致命的和严重的。

“睡不好觉血管遭罪!常做八件事血管不添堵”

以前的患者到了安静疼痛阶段后多去医院就诊,多面临截肢的结果,但现在随着医学素养的提高,很多患者在需要休息步行疼痛的阶段就诊,通常得到比较好的控制。 张艳说,早期治疗不会引起截肢风险,有助于恢复下肢良好的血液供应。

很多患者认为自己生病后应该多休息脚,尽量坐着不动。 这是错误的。 我们提倡科学行走的运动。 张艳表示。

专家建议,患者可以以可承受的速度尽快走,记录步行距离,越走病情发展的可能性越大,越走越证明血管供血完整。 运动时间以每次50分钟为主,每周至少3次,肢体缺血有改善。 另外,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有助于血管疏通的药物,为了不增加出血风险,不要自己购买药物。 如果病情比较严重,需要手术治疗。 在饮食方面可以喝少量的葡萄酒。 因为尼古丁容易恶化血管收缩。 保暖,吃饭不油腻,要注意多喝水。

很多人像冬天一样喜欢睡前泡脚,但如果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者,就不适合泡脚。 张艳警告说,泡脚一开始会舒服一些,但其实会引起恶性循环。 这是因为热水浸泡脚后,远端血管扩张,血管壁扩张,组织新陈代谢加快,需要有养分的血液,而堵塞导致养分供应不足,加剧缺血症状,特别是合并糖尿病脚的患者,脚的肢体感觉变差,水温过高,难以愈合 (人民健康网综合自生命时报、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

标题:“睡不好觉血管遭罪!常做八件事血管不添堵”

地址:http://www.e6x2f.com/ezjk/6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