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6字,读完约5分钟

多才多艺的政治家

□叶贤恩

唐代着名诗人元结( 719—722年)是继书圣王羲之之后鄂州的另一位重要客家。 元结、字次山、鲁山(今河南省鲁山县)人、天宝年进士。

元结生活的年代,正是唐朝盛衰的年代。 元结是一个有凌云之志的人,41岁被邀请到北京,他时不时地去参议三篇,认为治道有“昌”道和“死”道两种。 元结的“昌”道主张不是空洞理论,而是有具体的模式。 根据《家谱》,列出了第16条。 这十六条对比了道德、风教、衣服、饮食、灵巧、宫殿、苑、赋役、刑法、兵甲等,提出了怎么办、不能怎么办,“衣服明圣,反之凶暴,可见兴废。 ”。

元结有大约10年的仕宦生活。 宗时,曾担任山东道节道参谋,参加讨伐史思明叛军的活动,立下战功,晋升为水部员外郎。 晚年被任命为道州刺史、容管经略使,取得了很大的业绩。 因为权力关系,他的志向和政治理想不能完全实现,但他在可能的范围内,为人们做了一点好事。 例如汝南理兵的时候,将战后《如古屠肆》的《街郭乱骨》填好后,做了表文谴责战乱的刽子手(《哀丘表》)。 在道州内,要求发出200多封符牒,宁肯犯罪等待原住民,邀请他两次为不愿成为“时世贤”的道州人民免除“科率”。 他在进入授容府之初,因坚决拒绝少数民族“山谷”,“单骑进洞,亲自抚摸敕谕,六旬夺回八州”。 由此,可以说元结是积极济世的政治家。


隐居鄂州期间创作的诗文

元结一生以诗文著称,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在文学上很有造诣。 他主张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是“极帝王理乱之路,古人规则讽刺之流”,认为文学是“道达情性”,应起到“拯救时代的说服”的作用。 他的诗的复制品很有现实性,除了少数四言、骚气和七古、七绝之外,第一是五言古风,质朴淳厚,笔力强悍,独具特色。 元结的散文,特别是什么杂文,直言不讳地叙述胸部臆想、东拼西凑地嘲笑,都是为了讽刺人、忧道便雅悯人,具有揭露人类欺诈、鞭挞黑暗现实的战斗功能。 所以,后人将他视为汉(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先驱。

元结的散文基本上失去了余地。 现存文集已不是原编,我们看的是《唐元次山文集》和《元次山集》等《四部丛刊》的拷贝和校对。 作诗在其编纂的《箧中集》中收录22首,后世收录《全唐诗》的有2卷95首。

元结在退谷自称漫叟。 他在这里既作诗又作作文。 现存的诗有11首,文有11篇。 这11首诗分为约2类,一是描写樊上的情景和日常活动,表现作者在乐居樊上的适应性。 例如《樊上漫作》:漫家郎亭下,复于樊水边。 去郭五六里,扁舟去门前。 山竹绕茅舍,院子里有寒泉。 的双石峰,不能忘记年。 附近的人都是渔父,离海滨很近,闲田很多。 然后想学耕钓,在这里求老焉。

这首诗写的是新房子所在的地方和周边的环境,前后可以耕田,可以垂钓,风景优美,所以作者打算“比斯老”。

接着,写了《漫歌八曲并序》,以樊上耕钓为先。 表现出了对耕种的安静态度。 措辞朴素,肤浅,几乎到了不加修饰的地步。

元结在樊上创作的第二类诗歌,是怀了朋友的作品。 这样的诗也写下了诗人的得意之情。 他在这里除了孟士源、马珦之外,还与汶州刺史甲载、黄州刺史相里交往,与孟士源的交往特别多。 正如《雪中怀孟武昌》所说,今年是丰收的一年,冬天下了三场雪,地里的麦根已经吸收了水分,收获的各种粮食都进了仓库。 一个雪天的早晨,一位“山客”带着香菇来了,热了酒,煮了鳗鱼汤招待客人。 我想举杯的时候孟士源能来就好了。 但是,觉得寒冷的道路很滑,邀请很不方便,所以尽情地喝了“山客”。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和孟士源交情不浅,元结直率真挚,令人感动。

元结闲樊上,写古文11篇,文案与形式独具特色。 这十一篇古文大致分为三类。

一个是写别人的事。 文案为两篇表文,其中《惠公禅居表》记述“惠公”为僧。 另一个是《夏侯岳州表》,记录了已故岳州刺史夏侯先生生前的事迹,两个表文实为两种人物论,一个是僧人,质量评价标准为儒家道德价值观。

第二,在自己心中,自己的“道达情性”。 作品中有《自释》、《漫论》、《化虎论》三篇铭文。 《自释》以其名,写下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惊涛骇浪”、“情性”,表达了他对世风衰微、道德败坏的严重不满。

三是写别人,写自己,记述与人交流的经验。 文案有《别王佐卿序》、《广宴亭记》、《殊亭记》等。 《广宴亭记》叙事简洁,用字十分精巧。 《殊亭记》将建亭人和亭名的由来合二为一,将人文精神注入建筑物的特殊亭中,构思做法,独具特色,不影响唐宋古文中亭台楼阁记的写法。


标题:“西山退谷因何而来———唐代诗人元结两度隐居鄂州的故事”

地址:http://www.e6x2f.com/ezly/8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