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2字,读完约3分钟

修缮历史街区再现唐宋风貌

福建漳州历史文化街区保存着唐宋以来“枕三台、领两河”的自然风貌,“河代城、桥代门”的筑城形制和“九街十三巷”的街道结构,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 位于漳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自唐代以来就是州、郡、路、府的治所。 现存古城区约0.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8万人。

街区内有台湾路、香港路、始兴南北路、芳华横路、芳华北路等古老街道,包括两条明清石牌坊和漳州文庙等两个国家级文物,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是漳州历史文化名城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台湾路和香港路从以前以店后坊建筑为主的以前就传到了商业街,但其建筑风格完全不同。 香港路是典型的闽南风格的骑楼式,而台湾路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非骑楼式,其代表建筑有天益寿药店、万日元钱庄、新生布施等老字号商店的建筑具有明显的南洋风格。 街区内的始兴北路是漳州各县有名的“府埔”,是1919年陈炯明主政漳州时建造的迎宾旅馆,现在是漳州以前流传小吃的隐喻之地。 芳华北路集中体现了漳州以前流传下来的两层住宅形式,双坡红瓦屋顶、木壁板、木屋顶带内的天花板。 特别是祖祖辈辈住在这里的人们,他们以前的生活习惯、店铺经营模式、小吃制作技术等都是这个历史街区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区别于其他街区的特色。

“[入围展示]福建漳州:海滨邹鲁 九街十三巷(图)”

从2001年开始,在福建漳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指导下,市、区各相关单位合作,由漳州市城乡规划局主办,进行“漳州市区香港路历史街区北段区域维修工程”、“台湾路西段沿途立面维修工程”、“台湾路历史街区(府垭片、文庙片)维修工程。 工程整理了原有的街道结构,铺设了青石板路面,恢复了建筑的历史风格和街区的历史风貌。 对比薄弱的基础设施,维修工程改造了自来水、消防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工程管网,实现了地下铺设。 工程还增设了休憩花园、绿地小园林、停车场、厕所等城市设施。 工程累计投入保护资金超过3592万元,整修街区达到4.386公顷,包括800米街道和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彻底改善了街区居住和工作环境,大大提高了街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入围展示]福建漳州:海滨邹鲁 九街十三巷(图)”

香港路北段历史街区改建工程

香港街景

香港路北段历史街区工程是此次历史文化街区改建点工程之一,于2001年12月开幕,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这项工程也是漳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创造事实的项目之一。

上世纪末,漳州市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时,认真规划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委托国内知名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香港路北段历史街区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 漳州市政府于2001年2月1日召开市长办公室会议,听取有关部门专题报告,研究香港路规划整治方案。 很快分管副市长成立了以组长、市建委、规划局、文化局、芿城区政府等机构为成员的维修领导小组,开始前期准备工作。 11月9日,市政府分管建设单位副市长陈炎生又召集有关部门对改建工程进行主题研究,并形成会议纪要。 2001年12月1日,随着市政府公告的发布,改建事业正式开始。 (责任:程海宏)

标题:“[入围展示]福建漳州:海滨邹鲁 九街十三巷(图)”

地址:http://www.e6x2f.com/ezjj/14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