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9字,读完约3分钟

□鲁柳青

清明节前一天,我抽了空回老家,在樊口下车后,正面有海湾的几个中老年人匆匆赶往车站。 几个招呼后,他们得知他们被邀请一起去镇上的滨江公园看戏。 这样的十里八里去看戏,叫做赶戏热闹,是家乡的民间风俗。

我曾坐在父亲的肩膀上赶戏,也曾扛着儿子赶戏。 今天的电影遍布城乡,电视普及千家万户,但民间赶戏的风俗依然盛行。

赶戏不分城乡,没有地域之分,路很远,路很近,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有一个地方开始演戏,四面八方的人都会赶到那里,场面匆匆,有一个地方匆匆,全家都开球,整个海湾。 扶着老人和孩子,扛着长椅,提着椅子。 叫朋友,成群,说话,笑,都朝着一个方向走。

过去,我市的戏剧名目很多。 首先,是在各节令日演戏的习惯,被称为应节戏。 一般来说,正月初为“甘露寺”,正月十五为“华灯”,二月二日为“回龙阁”,三月三日为“活捉三郎”,五月端午为“白蛇传”,七月七日为“牛郎织女”,七月十五日为“目莲救母”,等等 接下来是唱会演。 民间无论开什么样的会,都必须感谢戏剧。 另外,姓的续谱结束后,必须唱谱戏。 有声誉,家景殷实人诞生,唱寿戏,给民间带来许多仓促拍戏的机会。

唱这些戏的话,有利用万年台的,有在家利用祠堂的,也有在庙宇空广阔的地方临时搭建舞台的,俗称草台。 一个用土建高台,一个用架子搭木板做台子,旁边立木桩,后面挂幕布,屋顶盖顶,至今仍流行这种形式。 唱这种戏,有的经费来自祖产,有的来自寺产、会资或个人,看不花钱的戏,人们急着演戏也不开心。

急于演戏,其实是热闹的,特别是急于开会的才是最热闹的。 看场上,准备椅子长椅坐下来看,很多人都站着看。 骑在大人的肩膀上,躺在树干和稻草上,恶作剧的爱蜷缩在舞台的角落里,男女混合在一起,伸着脖子,推着肩膀,互相摩擦,吵架,哭着。 场末摆满了甘蔗、荸荠和麻花、油条等小生意。 空空气中弥漫着油条的香味,夹杂着叫卖声、笑声、锣鼓声。 偶尔,龙灯、狮子、杂耍队入场表演,让观看的人像受惊的群鸟一样东奔西走。 在这热闹的气氛中,那疲惫的筋骨松了一口气,那单调忧郁的感情宣泄了出来,那苍白的生活充满了色彩和热情。

在那个文化娱乐活动不够丰富的时代,追逐戏剧可以说是民间文化的大型风俗活动,参与者可以说具有全民性。 他们有贫困和财富,有官员高级化学家号,有市民和农民,有男性和女性,有老人和少年。

戏曲是高雅的表演艺术,对许多没有文化的人们来说,他们不擅长很多戏文,不知道里面丰富的文化底蕴,但他们还是乐于追逐戏剧,听着那爽朗圆润的歌声,听着那优美的旋律,听着它的旋律。

他们不能完全理解戏文,但从戏子的脸书上可以看到屌丝的真伪,从服装上可以看到屌丝的富贵,从动作、表情上可以看到善良的凶恶,从戏剧的迅速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到喜怒哀乐。 让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明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真正含义,无论顺境逆境,都要保持常态的心态。

热闹的剧场氛围、独特的民族音乐、雅俗共赏的戏文、民间千百年来绵延的无限魅力。

责任编辑:

标题:“赶戏的魅力”

地址:http://www.e6x2f.com/ezly/8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