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28字,读完约6分钟

时代周报记者谢洋出生于广州

随着粤港澳大海湾地区快速发展规划的完成,正式进入实施落地阶段。 大湾区时代正式到来。

这个巨大且增长中的湾区经济阻滞涉及“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经济、法律、监管制度的差异使得各城市之间的竞争和定位更加复杂。 如何调整城市定位,使错位迅速发展,不搞再建设,不浪费资源?

城市的定位更明确

年初大湾区各成员城市发表的政府实务报告中,明确了各自不同地区的定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说:“11个城市的定位比过去有明确的分工,更好地结合自己城市的区域、功能和产业分工,按照这个计划建设前景非常好。”

港澳地区作为对外的重要窗口,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功能。 香港作为国际超市联络点和老字号金融产业的代表地区,要点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创科中心、国际航运贸易中心。 大湾区给香港带来了新的快速发展机会,香港业界方面对开放细则越来越寄予厚望。 澳门发挥第三产业的特点,立足于建立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年以来,澳门不断深化泛珠三角地区合作,开拓葡语和欧洲国家市场。

广深是广东地区经济的龙头,在粤港澳海湾地区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中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增长极和中枢型互联网城市,全力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国际交流中心。 报告提出依托南沙粤港澳门全面合作示范区,将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粤港澳湾区规划年度计划,加快区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粤港产业深度合作园等重大产业合作平台等。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引擎,是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地区,深港间多年酝酿的河套地区将进入大开发阶段。 其次,深圳将建成世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一带一路”交通枢纽、受世界影响较大的海洋中心城市。

惠州和珠海分别是粤港澳湾区东西两岸的重要城市,具有平衡两岸经济潜力的特殊意义。

珠海作为珠江西岸的核心城市,要点建设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 港珠澳大桥的落地,给物流业带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 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是开通珠海机场国际航班、设立保税物流中心、申报建设高栏港综合保税区、建立珠海港国际航运服务体系制度、开通“川贵广—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等。

惠州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短期内的亮点是全面对接深圳“东进”战术,推进深圳研发和惠州产业化,长时间与香港、深圳等地共建产业园区,利用高校科研资源进行成果转化。 另外,提出要积极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推进深圳研发和惠州产业化,构建深莞惠“3+2”经济圈,加强与东莞、汕尾、河源的互补合作等。

东莞、佛山、中山作为以前传入制造业的代表城市,重点是产业转移和升级。

东莞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积极构建智能制造全生态链,要点是提出穗莞合作,不断推进中心城市和产值梯度互补快速发展格局,其中滨海湾新区建设是东莞粤港澳大湾区的

佛山的定位是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全球制造创新中心、大湾区西部航空枢纽、大湾区高质量森林城市,短期目标是尽快实现真正的广佛同城。

根据中山自身的产业基础和地域特点,快速发展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产业创新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着力打造完整的立体交通,“30分钟通勤圈”,与广深核心城市相距30分钟的快速

江门和肇庆作为粤西地区的两大交通门户,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内地的要塞。

依托自身区位特点,江门提出建设粤港澳湾区西翼枢纽城市,承担粤港澳湾区承东启西、辐射粤西功能,建设“一枢纽、两中心和三通道”。

肇庆以价格特点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产业转移,强化交通特点,成为连接大西南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城市。

打破行政界限,促进要素流通

地域定位明确,多种生产要素流通仍是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城市急需处理的问题。 申明浩特别指出,世界级湾区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行政界线模糊,市场和物流交易价格低。 粤港澳大湾区跨越三个不同的关税区,要素在三地的自由流动仍存在诸多障碍。

“未来,顶层设计和广东省需要进一步加大管理服务力度,使珠三角的商业环境与港澳相适应。 进一步降低珠三角内部物流等市场交易价格,在各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观察与周边城市的对接与连通,打破以往毗邻为界的思路,开辟行政边界形成统一市场。 ”。 申明浩说。

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交通完整,为城际要素快速流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交通互联网细分成为未来规划的重要一环。 申明浩指出,随着交通运营互联网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深圳、广州等中心城市在城市规划上开始突破行政边界限制,与周边城市的轨道交通积极连接。

深圳的城市开发程度达到50%,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科技创新和资金沉淀、产业和人口扩散方面,申明浩也对深圳抱有很高的期望。 “比如深圳的‘十三五’规划中专门提到将快速发展空之间的资源协调到更大的地区,由于深圳已经积极与周边地市协调,形成了50公里的环深圳都市圈。 深圳的交通规划图已经积极延伸到许多其他地市,例如地铁14号线延伸到惠州。 ”。

50公里深圳都市圈的形成比较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提供了良好的模板。 “包括产业在内正在扩散,华为的终端似乎转移到了东莞的松山湖。 比亚迪也在惠州设了工厂。 深圳的产业虽然扩展到周边不同的城市,但从地理半径来看也在50公里的深圳都市圈范围内,通勤时间也在1小时的生活圈内。 ”。 申明浩表示,未来主要中心城市将更多地出现这种扩张效应,使其他城市同时成长,形成更加一体化的经济和生活圈。

(责任:苗苏)

标题:“大湾区城市怎么自我定位”

地址:http://www.e6x2f.com/ezjj/14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