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0字,读完约3分钟

原标题:中国农村主题素材电影面临市场困境

二十多年前,来自中国西北山村的顽固女性“秋菊”因其电影银幕而闻名于世。 现在,来自同一个西北农村的毅然少女“葛腊月”不为人知。

葛腊月是第2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展出的电影《腊月的春天》的主角,讲述了西北贫困家庭的女孩在干部的帮助下,最终实现自己梦想的感人故事。

与故事节收获的赞誉不同,这部农村主题素材的电影在市场上收获惨淡。 《腊月的春天》上映后半年间,观众只有6万人,城乡组织看的很大一部分。 这并不是孤例,多部中国农村主题的素材电影普遍面临着“高艺术评价、差市场反响”的困境。

这与几年前的中国农村主题电影《辉煌时刻》形成了鲜明的对应,20世纪80年代,《边城》、《老井》、《秋菊的诉讼》、《一部都不可缺少》等一系列农村主题电影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这些农村主题电影通过朴素自然的审美表现,展现出的中国农民的影像,成为外界感知中国的一个窗口。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化的发展,城市院线迅猛发展,许多符合城市年轻人消费者口味的商业电影获得了良好的票房,但农村主题素材电影受到冷遇,逐渐削弱了电影人和观众的视野。

惨淡的商业反馈让很多人对农村主题素材电影存在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这也使得中国电影人在进军这个主题素材时变得谨慎了。

《腊月的春天》的出品者贾皓民说:“农村有很多活人、故事和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可以通过电影表现出来,但这个主题素材很可能不受市场欢迎,商业上的失败会消磨关注农村的电影人的热情。”

甘肃省电影画家协会主席石斌认为,票房不是衡量电影的唯一标准,特别是对农村主题的素材电影来说。 “电影市场化的推进赋予了观众投票的权利,票房成绩成为检验电影质量的重要标准。 但是,在只有市场化的电影逻辑中,有一定艺术水平但不受市场追捧的电影往往失去了生存的可能性。 这对电影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极为不利。 ”

许多电影人认为,在中国推进新型城市化的过程中,以前就流传着乡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的冲突,这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艺术创作的富矿。 许多接地气、暴露真相的农村主题电影也受到城乡电影观众的喜爱。

资助了中国政府在农村推进的“农村数字院线”项目,多部农村主题电影也可以免费向农民展示。 仅甘肃省一年就有2041万人通过农村数字院线免费观看电影。 《腊月之春》也是《农村数字院线》的入选电影,迄今为止已经预约了9000多次,这些电影的影响将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中国许多政府支持电影创作作为快速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部分,很多地方对优秀的农村主题素材电影给予了一点补贴。 以《腊月》为例,其补贴金额达到80万元。 贾皓民说:“尽管与200万元以上的制作价格相比还有差距,但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据统计,目前我国年产农村主题电影100多部,约占我国电影年产量的1/8。 中国电影家协会农村电影事业委员会副会长李水合认为,这些农村主题素材电影除了政府支持和诱惑外,如果制作者不提高电影的叙事、制作等质量和水平,就无法真正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标题:“中国农村主题素材电影面临市场困境”

地址:http://www.e6x2f.com/ezjj/1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