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17字,读完约4分钟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用英国着名作家狄更斯的这句名言来表达现在戏剧的生存状况,应该是恰当的 北京、上海、经济稍发达的省会城市,戏剧作品数量不断增加,观众数量和票房收入也有所突破,因此戏剧市场环境可以认为不错 另一方面,在中小城市,剧团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一年中很少出现作品,不能说是票房成绩和市场培育 陕西宝鸡作为西北地区的二级城市,其剧团和话剧市场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曾经辉煌和失落的宝鸡市话剧团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 该团成立之初,和其他地方的故事剧场团一样,演出了许多观众耳熟能详的戏剧作品。 例如《抓壮丁》、《霓虹下的哨兵》、《如果我是真的话》、《无声的地方》、《西安事变》等百余部大戏,在陕西乃至西北地区都培养出了很有影响力,在国内戏剧界很有名的编辑。 到了20世纪80年代,和全国其他中小城市一样,宝鸡的戏剧迅速发展受到冲击,开始走向低谷 作品减少,好的作品也不出现了,原来培养的戏剧观众也流失了,剧团的演员处于没戏的状态,演员的收入自然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培养演员的纪律,剧团通常每十年向戏曲学校招生一次 宝鸡市剧团的招生名额在30名左右,随着学习和舞台实践,真正剩下的人约有一半。 宝鸡市话剧团在迅速发展比较好的时期,全团在职人员达到150人左右 进入20世纪90年代,剧团转入差额事业单位后,十年一度的招生基本停滞 一个重要原因是剧团收入比较低,很多人不愿意从事曾经“辉煌”的事业 年文化体制改革,宝鸡市话剧团和宝鸡市歌舞团合并成为宝鸡市艺术剧场有限企业 剧团在职人员包括行政管理人员在内不到二十人 工作人员约10人,其中女演员3人,年龄均在40岁以上 2009年,剧团首次面向社会招募演员,由于待遇等原因,最后只招募了一名年轻女演员。 新挑战下的新尝试就是所谓的“穷则思变”,在宝鸡新剧生存环境日益艰难的时候,年3月,“新剧月演”诞生了,这对于刚刚成立的宝鸡市艺术剧场来说是一个机会。 于是剧场上演了年的第一出戏“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原作获得了诺奖。 作者是达里奥福,经剧作家黄纪苏改编。 由中国国家故事剧场导演孟京辉执导,1998年首演。 至今仍在全国巡演。 这部戏的目的是考虑到宝鸡的很多观众多年没看剧了,决定做一部接地气的喜剧 使剧场感到惊讶的是,这部只消费4000元的剧,近200人的剧场座无虚席,观众们笑着鼓掌 在该剧排练期间,剧场建立了“宝鸡剧会员群”,“话剧月演”逐渐具备了一定的观众基础。 第一出戏得到了很好的反响,给剧场和演员们带来了信心 但是,反复演戏,观众总是有“厌倦”的时候 于是,剧场拿起了第二出戏,为了吸引眼球,培养观众群,再次选中了着名剧作家邹静之编剧的《我爱桃花》 原创剧在全国连续公演10年,备受好评 仅花了6000元的宝话版《我爱桃花》,就由三位年轻演员饰演大梁,在没有老演员协助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角色 公演期间,在网络上搜索该剧,宝话版的公演信息占据着各个网站的重要位置。 而且,这部戏引起了媒体对宝鸡市戏剧现状的关注 这两部戏的发售,新剧在宝鸡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如何培养戏剧观众,如何留住观众? 这是剧团需要考虑的紧迫问题 两部戏的成功让观众期待下一部戏的精彩演出,掌声和期待让剧场更加艰难。 之后,剧场投资3000元彩排《原野》。 因为剧团人手不够,向演员借了三个大学生。 在三个月的彩排时间里,他们每人得到了300元以上的公演补助。 年,宝鸡市艺术剧场排演了三部剧,但现在能演出的只有《我爱桃花》、《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之死》,《原野》因演员不足而无法演出 引退的宝鸡市话剧团演员说:“现在是宝话建团以来最糟糕的时候,在没有市场、没有资金、没有演员的情况下,一年能排三出戏,真是难得。 “在宝鸡这样的中等城市拍话剧确实很困难,问题很多 如何上市、如何出人才、出作品等一系列问题摆在眼前,等待处理 可喜的是,通过建立宝鸡市话剧团微博、话剧会员群,通过各种信息媒体介绍“话剧月演”,宝鸡观众已经开始接受话剧这种艺术形式,许多青年希望进入剧场,其实外省部分地方的小剧场都在工作, (作者是陕西省宝鸡市艺术剧场有限企业戏剧导演)

标题:“曾经的辉煌与失落 中小城市话剧人的忧虑”

地址:http://www.e6x2f.com/ezjj/14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