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4字,读完约4分钟

日前,《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提出到2009年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明显提高,预警新闻公众覆盖率达到95%以上,形成覆盖面广、可比性高的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图。 到2035年,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水平将大幅上升,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将显著提高。

随着《意见》的发表,未来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如何快速发展,有哪些具体措施? 为此,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雅鸣接受记者采访,进行了权威解读。

刘雅鸣认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公益性突出、科技专业性强、相关融合度高、支撑作用显著,是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自然灾害的防范、抗御和救助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精确、高效、权威的气象预报预警是综合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 ”刘雅鸣说,着眼于新形势、新要求,气象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中发挥“六大作用”,即预报先导作用、预警发布中枢作用、风险管理支撑作用、应急救援保障作用、统一管理功能作用、国际减灾示范作用。

为此,《意见》提出建立新时期的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具体由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系统、气象灾害风险防范系统、组织责任系统和法规标准系统等“五大系统”组成。

“目前,气象部门正在大力推进以智能气象为重要标志的气象现代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推进气象与多行业的深度融合。 其成果成为“五大系统”的重要支撑,广泛惠及气象防灾救灾的各个环节。 刘雅鸣说。

气象监测是基础,目前我国基本建成了天基、空基、地基三位一体的气象灾害立体监测网。 在新时期的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系统下,该观测网将实现“越来越细”,实现对要点地区主要气象灾害的智能感知。 智能预报方面,目前气象预报时效细分为全国0~10天,空之间的分辨率达到5公里,未来将建立从分钟到年无缝隙的全覆盖、智能预报业务,基于位置的全球格

刘雅鸣介绍说,快速发展基于影响的预报预警是气象部门面向领域、紧贴顾客诉求的重要一步,也是智慧气象的重要体现。 气象部门近年来与航空空、海洋、交通等多个行业进行了比较,建立了基于影响判断模型和天气发生概率的风险矩阵,在防灾救灾中发挥了重要意义,以期将来迅速发展基于影响的预报预警,降低灾害风险 并且,我们的目标是迅速发展面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所有媒体的智能气象服务,实现按需自动推送服务。

在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新闻发布中,截至目前,国家级预警平台实现了16个部门76条预警新闻的实时采集、共享、快速发布,预警新闻发布率达到85.8%,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时间为5分钟至8分钟。

“我们将聚焦预警新闻聚合和发布的两个重要环节,进一步加强部门合作,更加重视新技术、自媒体在预警发布中的应用,实现突发事件预警新闻《第一声、权威语音》的发布,切实提高我国突发事件预警新闻的发布能力 ”刘雅鸣表示,特别是重点加强偏远农村、牧区、山区、海区等地区预警新闻的传播和接收能力建设,发挥各类应急新闻工作人员队伍的作用,多途径、多手段完善“叫法”机制,“最后一公里”

围绕国家战术任务,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五大系统”建设,提出了令人民群众满意的气象答复书,刘雅鸣说,下一步,中国气象局将优先快速发展气象为农业服务,多次确定重要位置,服务现代农业生产

并以国家要点城市群为示范,大力实施要点地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示范计划。 在雄安新区建设新区防灾减灾救灾气象中心,科学规划建设综合勘探互联网,建立精细化预报预警系统,开展新区高影响天气预报预警服务。 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城市群将建立协同立体观测网和气象云服务协同事业平台,构建城市群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形成气象灾害风险图。 (经济日报记者郭静原)

(责任:冯虎)

标题:“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

地址:http://www.e6x2f.com/ezjj/13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