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68字,读完约2分钟

巴顿将军(资料照片)

伯顿将军(资料照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作为联合国方面派遣远征军到欧洲参战。 1918年11月大战结束。 美国远征军凯旋而归,后来成为美军着名将军的伯顿也在这个队伍里。 其他战胜国军队在担任论功行奖、封官晋爵时,巴顿肩头的阶级标志从上校变为少校。 这是怎么回事? 巴顿因为有什么过失被降级了吗?

原来,巴顿在战时佩戴的上校的阶级符号是暂时的阶级(也称为职务阶级、代理阶级)。 战争结束后,按照制度的规定,他回到了原来的阶级(也称为永久阶级或个人阶级)——少校。

临时阶级以前被称为“名誉晋升阶级”,17世纪初英国表示暂时提高身体权力,作为适合职务的奖项,后来被用于阶级的名誉晋升。 美国名誉晋升阶级的制度也很早确立,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战争时期。 例如乔治·卡斯特在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时,获得少将级的临时军衔。 他的实际军衔是上尉。 其他西方国家的军队在战时也经常实行这种临时阶级制度。 实施临时等级制度的意义在于,美军首要考虑的是“在非常时期可以把更大的责任交给军官,以免在非常时期过后出现太高级的阶级”。 根据规定,军官的临时军衔和实际军衔之间的差别通常在2级以下。

二战中的苏联军队不实行临时的等级制度,其军官的等级低于等级的现象很普遍。 例如1944年,苏联近卫步兵第29师需要提升团长的指挥部队。 上级选定了特列季亚克力上尉。 然后,21岁的特列季亚克力承担了指挥全团的重任。 他手下有八名中学、几十名少校和上尉。 所有这些人都必须向特列季亚克力上尉敬礼。 在实行临时阶级制度的国家不会发生这种不自然的状况。 不管你资历多浅,年龄多轻,只要成为团长,就能掌握上校和中学的阶级。

二战后出现的社会主义国家,其阶级制度基本上是按照苏联的模式确立的,与以前流传的西方法阶级不同,被称为东方型。 最初没有一时的阶级,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一些国家也出现了这样的制度。 正如捷克斯洛伐克新颁布的军队服役法规,开始规定“人民军队长、军官、将官在必要时可以暂时授予高于实际阶级的阶级”。

授予临时军衔的根据是军官职务的编制水平,通常随着军官职务的变迁而自动升降。 美国军官的职务提高后,军衔符号在自动更换的军官失去这个职务后,相应的临时军衔也被取消了,恢复了本人实际军衔符号的佩戴。 来源; 中国国防新闻

标题:“巴顿为啥从上校降至少校 缘于军衔编制制度(图)”

地址:http://www.e6x2f.com/ezjj/13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