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77字,读完约9分钟

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结构矛盾和挑战。 如何通过结构改革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增长带来的挑战,在经济增长中妥善处理上亿人的养老保障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增长与养老的结构矛盾突出

当前,中国仍处于转型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十分重要,养老保障问题也日益突出,“增长与养老并重”成为中国的现实选择。 在这一特定背景下,经济增长与养老的结构性矛盾,开始成为中国快速发展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中国目前面临着比较突出的增长和养老的结构性矛盾。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关键阶段。 初步来看,我国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费用结构仍在巨大转型升级空之间,服务业比例、城市化率和服务型费用比例在未来5~10年仍将提高10%至20 %/[/k0 ] 这带来了巨大的新市场,经济在未来十年左右有望增长5%至6%。 另一方面,今后10年左右,中国仍然处于老龄化迅速发展的阶段。 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2.5亿,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1.67亿,占总人口的11.9%。 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仍将加快,使中国的养老问题更加严重。

中国的老龄化规模史无前例,老龄化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的错位程度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例如,以年不变价格美元计算,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2%左右的情况下,中国人均gdp不到1万美元。 达到同样的老龄化水平时,德国、美国、日本的人均gdp分别达到约1.8万美元、2.9万美元、3.8万美元。 “未富先老”的现实,对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出了重大挑战,需要走经济增长与养老保障的平衡道路。

人口结构的历史性变化给中国经济中长期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从年到年,中国劳动力人口累计减少约2560万人。 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将累计减少2亿人。 而且,中国劳动力老化趋势明显。 一项数据显示,在过去7年中,中国50至64岁劳动力人口占劳动力人口总数的比例提高了3.3个百分点左右,单位劳动生产增长率下降了约2.3个百分点。

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带来服务型费用的全面快速增长。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服务型费用的全面快速增长,“银发经济”蕴藏在巨大的产业快速发展空之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但从供给侧看,我国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总量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水平不高的矛盾突出。 例如,目前我国至少需要1000万人以上的养老照顾者,但实际从业人员不足百万人,家政养老照顾服务和社区白天照顾的缺口率分别超过55%和70%。 全面快速扩大、不断演化的老年人费用诉求转化为产业快速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现实动力,已成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任务之一。

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使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面临困境。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交织并行的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空之间和灵活性受到双向挤压。 以财政政策为例,另一方面,为了比较有效地释放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增长,需要大幅降低公司养老保险的缴费负担等更有力的减税降低费。 另一方面,老龄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要求扩大旧公共支出的规模。 面对增长与养老的结构性矛盾,中国财政政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面临推进减税降费和扩大旧支出的困境。

用结构改革解决结构性矛盾

近14亿人口的大国要在经济增长中处理养老问题,在养老服务扩大中释放增长潜力,需要实施先进、能缓解和减轻老龄化冲击的产业、就业、人口等政策调整。 要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推进相关制度的重大变革。

第一,要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加快人口政策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结构改革。 一是改革现行退休制度,推行灵活的退休政策。 从国际经验来看,中国有必要考虑尽快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弹性退休制度。 这不仅延缓了劳动力短缺的发生时间,也有助于缓解养老金系统的支付压力。 二是及时调整生育政策。 建议在现有生育政策的基础上,逐步实施产假、产假、孕产妇医疗保险、产科和儿科医疗、孕期和哺乳期妇女弹性职工制等鼓励生育的政策,加快建立生育家庭税收减免等长期激励制度,促进生育率明显提高。 还要求农民工完全享有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福利待遇,使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尽快形成稳定高效的产业工人队伍。

二是适应诉求结构的变化趋势,加快以开放服务业市场为着力点的政策调整。 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着力点,推进产业政策调整,既能破解服务供给不足的突出矛盾,又能比较有效地释放增长潜力。 这几年,中国出台了一系列开放养老服务市场的相关政策。 展望未来,要更有效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快以养老服务为重点的服务业市场开放,以适应多元化、个性化养老服务诉求全面快速增长且不断升级的大趋势。 要根据“公开市场、公平竞争、公平监管”的大致情况,进一步打破养老服务相关的市场壁垒,同时尽快在养老和医疗行业引入国际先进标准。 此外,深化公共养老机构改革也是存在问题的义不容辞。 例如,通过社会资本可考虑运营部分利用率不高、资源闲置的公共养老机构的公设民营、“一院两制”等方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养老机构的运营。

“迟福林:人口老龄化:如何看,如何办”

第三,以快速发展长时间护理保险为重点,切实处理养老服务资金不足问题。 从国际经验看,长时间护理保险是应对老龄化社会护理诉求增加的制度安排,也是处理养老资金不足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长时间护理保险试点,下一步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提高长时间护理保险覆盖率。

第四,在统筹协调区域快速发展、城乡快速发展中拓展宏观政策空之间。 随着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内流动,大量年轻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形成老龄化的“城乡倒置”和欠发达地区老龄化程度高、发达地区老龄化程度低的“地区倒置”。 从另一个角度看,“城乡倒置”“区域倒置”为处理中国增长和养老挑战提供了政策空之间。 例如,通过倾斜地区的快速发展政策加快中西部经济增长和社会快速发展,辅以人口政策、就业政策和税收政策等,可以积极吸引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人口从东部地区回流和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分散老龄化风险。 可以考虑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释放农村老年人口支出潜力替代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这需要在加快推进完整的中央调剂金制度和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的基础上,尽快实现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迟福林:人口老龄化:如何看,如何办”

形成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力量

在快速老龄化的过程中,近14亿人口的大国要解决“增长和养老”的双重任务,众多的共同参与是不可缺少的。 这需要政府在“建立制度、保护基础、严格监管”上调动更多积极性,比较有效地发挥社会和公司的作用,形成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力量。

第一,充分调动社区积极性,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发挥社区释放费用诉求的重要意义。 社区不仅是居家养老的首要依托,更是养老服务的首要依托,也是以前熟人社会和谐迅速发展的重要载体。 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对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 一是加大社区养老服务的投资力度。 争取大幅提高国家和省级养老支持资金用于辅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比例。 二是鼓励社区建立多种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在经费来源、税收待遇、监管、政府养老职能转移和公共服务接受等方面给予倾斜性政策支持。 三是提倡和弘扬“社区互助文化”。 通过家庭自助、邻里互助、社会关怀等形式,吸引和整合社会力量参与老龄化社会建设。

第二,充分调动公司的积极性,在应对老龄化挑战中发挥公司的重要意义。 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政府要打好基础,逐步发挥公司的重要意义。 例如,在养老机构中,目前民间养老机构的占有率还很少,需要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和外资投资养老机构,使其成为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力量。 然后,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调动公司积极性的重要措施,通过购买服务、发行养老券、税收抵免等多种玩法优化民营养老机构快速发展的政策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老龄化加速,中国也面临着新的科技革命机会。 一个发达国家在应对老龄化挑战中率先采用新技术,减少养老服务的人工依赖,对缓解劳动力短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发挥了重要意义。 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我们可以鼓励使用远程护理、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等“网络+养老”服务,提高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水平。 支持社区、养老机构、社会组织和公司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闻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养老。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迟福林系中国(海南)改革快速发展研究院院长】

(责任:刘江)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就可以使用“扫描”将网页分享给我的WeChat的力矩。

标题:“迟福林:人口老龄化:如何看,如何办”

地址:http://www.e6x2f.com/ezjj/13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