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58字,读完约6分钟

原标题:乌兰牧骑着勒雷车走在草原上

年,乌兰牧骑创作演出的民族情景歌舞剧《草原上的乌兰牧骑》参加了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联合公演。 视觉中国供图

几十年前,《草原文艺轻骑兵》在《那达慕》大会上表演了蒙古族舞蹈并留下了照片。 赵伟摄

内蒙古赤峰市的巴林右旗麻斯塔拉草原,60岁的奥登木格踉踉跄跄,前往乌兰牧骑艺术节主会场。 在今年举办的第七届乌兰牧骑艺术节会场一角,16只乌兰牧骑正在驻场准备中,奥登的木格双手合十向公演队伍致敬,眼角含泪。

虽然记不清多少次了,但为了满足大众看公演的愿望,乌兰牧骑不顾寒冷为牧民表演到草原深处。

11月21日,习大大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的回信,让人们的目光投向了这个特殊的文艺事业团队。

骑自行车去草原

1957年6月的一天,内蒙古锡林郭尔盟苏尼特右旗草原上,只有12人,2辆莱克,几支乐器的小队伍向草原深处进发。 这个演出队每个人都很能干,不会吹、拉、弹、唱、跳,但乐器极其简陋,每家都有2辆橡皮车、4套服装、5件乐器,被称为“马车文化事业队”。 10名以上的队员带着十几个节目和演出工具在草原上巡回演出。 队员们身兼数职,歌剧演员、舞者、新闻记者、演奏者、定居点、放牧点,只要有一个牧民,队员们就可以演出。

第二年,仅有9名队员斯奈特·左旗乌兰牧骑成立。 这是内蒙古草原上最早的乌兰牧骑。 这个名字在草原上迅速流传,深深植根于广大农牧民的心中。

“以天空为明亮之光,以草原为移动舞台,哪里有牧民兄弟姐妹,乌兰牧骑就会来到你们身边……” 这是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的歌词。 正如歌曲所唱的,60多年来,乌兰牧骑始终扎根于基础,为广大农牧民服务,初心不变。

“那个时候,我去乡下,服装、乐器、被子所有的东西都是演员们和拖车,大家都和牧民一起生活工作。 乌兰牧骑的职责是演出、推广、指导、服务,演员们除演出外,还种田、挤奶、洗衣服,农牧民修理家电产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奥登古说。

根据奥登木格的记忆,20世纪80年代的乌兰牧骑,演员没有华丽的服装,没有美丽的舞台,演出在农舍和蒙古包的中间空地上,“舞台”有窗帘,演员们没有灯光和音响,演员们在石油兰花 虽然条件艰苦,但看公演的人特别多。

当时乌兰牧骑因为非常适合农牧民,很快就普及了,到1963年内蒙古有30支队伍,1964年来北京报到演出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充分肯定,走遍了全国。 从1979年开始,乌兰牧骑走出国门,在欧美和亚洲其他国家演出,受到好评。

在60年的演出实践中,从茫茫林海到沙漠戈壁,从城市乡村到边防哨所,内蒙古乌兰牧骑前后创作了数万个文艺节目,《顶碗舞》、《筷子舞》、《鄂尔多斯婚礼》等数百个艺术精品众多媒体转载,艺术

内蒙古文化厅厅长佟国清表示,今年乌兰牧骑建立60年、60年来,乌兰牧骑扎根草原、服务农牧民的宗旨一直没有改变。 “短小精悍、一专多能、小型多样、轻便灵活”的特色始终不变。 反映时代精神、发扬民族文化的目标始终没有改变。 乌兰牧骑已经从最初的9人队迅速发展成75人队、3000多名选手,像怒花一样散布在广阔的草原上。

"我们一直在为农牧民服务. "

60年前,草原上没有电视,没有广播,乌兰牧骑的演出可以说是牧民的文化盛宴。 目前,广播、电视、网络普及后,乌兰牧骑依然受到农牧民的欢迎。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成立至今累计行程110多万公里,为农牧民和各族群众演出服务30多万次,各族观众达2.12亿人次,创造了内蒙古文化快速发展史上的奇迹,先后创作了音乐、曲艺、木偶戏等作品,多次全国联合、木偶戏等。 》、电视剧《马头琴的故事》等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 乌兰牧骑作为文化艺术的友好使者,走出国门访问公演,把友谊的歌声传递到世界各地。

年2月23日,代表我国赴美国巡演的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返乡。 10天内,15名演员在洛杉矶、圣地亚哥、拉斯维加斯、旧金山等地奉献了4场精彩演出,观众达到2万人。 他们把独特的蒙古族艺术文化带到大洋彼岸,很受美国观众的欢迎。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乌兰牧骑的蒙古剧《骆驼乡新传》,年参加了中国少数民族剧的联合公演,获得了“优秀剧目”奖。 年赴蒙古国参加格根木扎第13届国际蒙古语戏剧节,获得“评委会最高荣誉奖”、“为促进蒙中两国文化艺术交流和快速发展而颁发的贡献奖”等多项奖项。

建于1971年的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乌兰牧骑制作了770多部作品,每年深入基层演出110次以上。 该团为这次艺术节献上的纯民族派对“驼鸟上的乌拉特”,让观众更深刻地了解了乌拉特部落文化。

被称为“歌海舞乡”的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牧骑面对新的考验和挑战也没有改变初心。 队长斯仁说:“乌兰牧骑离不开草原和牧民,我们除了使用歌舞服务农牧民外,还将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内涵。”

西乌旗与苏尼特左旗同年建立乌兰牧骑,该乌兰牧骑常年活跃在农村牧区,下乡演出5600多次,行程10万多公里,观众达150万人次,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家乡各项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近60年的历史中,先后创作了《青年牧马班》、《博克魂》等250多支舞蹈和600多首歌,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级奖励100多首。

“我们一直在为农牧民服务。 ’西乌旗乌兰牧骑队长阿荣高娃表示,无论条件如何变化,乌兰牧骑人的心不会变,服务方向不会变,服务对象不会变。

“得知习总书记给索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大家都很兴奋,很受鼓励。 今年我们已经向基层农牧民送去了一百多场演出。 ”。 30多载兴安盟科右前旗乌兰牧骑副队长包秀兰兴奋地表示,这封信为基层乌兰牧骑如何进行新时期文艺事业指明了方向,为她们继承前所未有的蒙古马精神,不断与基层战斗,丰富广大农牧民业余文化生活而努力奋斗。

标题:“乌兰牧骑 坐着勒勒车行走在草原”

地址:http://www.e6x2f.com/ezjj/13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