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0字,读完约4分钟

经过实习的记者王铫经过姚茂敦

在金融的“摩擦”、强大的监管年,“缩影”也被赋予了更深的意义。

6月7日,银监会国有要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在“中国金融论坛”上表示,中美“缩影”存在较大差异。 目前,中国在强监管、杠杆化等条件下形成“短表”,引发利率上升等现象,影响基础设施、房地产等固定资产的投资。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指出,学军中“缩影”在中美两国的两大差异。 例如,美国只指联邦储备系统资产负债表,而中国指所有金融业。

有必要关注美国“缩编”的进程和力量

说到“缩进”,很多人最初想到的报价是联邦储备系统,结果联邦储备系统的“缩进计划”成为了广泛的话题。

“为什么要特别关注联邦储备系统货币政策的调整? 因为其政策的关联性效果确实对世界金融市场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上述论坛上表示。

朱光耀介绍说,年全球经济形势确实缓慢,但出现了明显的改善迹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4月将全球基金预测总年初的3.4%上调0.1个百分点至3.5%。 尽管调整了0.1%,但确实反映了世界经济变化的趋势。

关注联邦储备系统政策走向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利率上升的过程和节奏、间隔期、上升幅度,另一方面是联邦储备系统缩小资产负债表的过程和力量。 朱先生说:“这既与美国经济有关,也与世界经济有关。 联邦储备系统的外汇性效应严重影响全球金融市场,资本是全球资本市场中最具流动性的,我们必须高度关注。

另一方面,在学军看来,“缩影”是今年出现的新事物,过去没有这个词,金融教科书中也没有提到这个词。

于学军介绍说,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词语和概念起源于美国,与联邦储备系统的资产负债表形成对比。 众所周知,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并持续到今天。 联邦储备系统资产负债表在金融危机发生前只有约8000亿美元。 为了对抗金融危机,联邦储备系统推出了有名的所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qe政策。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大量购买美国国债等有价证券,迅速扩张资产负债表,最高时维持在约4.5万亿美元。

随着美国经济企业的稳定,联邦储备系统于年正式宣布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停止了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不再增加国债等有价证券的购买。 此后,联邦储备系统于年12月、年12月和今年3月连续三次加息,将联邦基准利率从最低时的0%~0.25%提高到现在的0.75%~1%。

现在,美国的经济恢复增长已经确立,进一步提高利率,也就是说利率进入上升的道路,似乎也成为了既定的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联邦储备系统在金融危机期间,需要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形成巨大的资产负债表,然后压缩恢复正常状态吗? 金融危机期间,有必要出售联邦储备系统持续购买的有价证券吗?

这个问题是联邦储备系统正式提出的,产生了世界金融业的“缩影”一词。

中国的“缩影”不仅仅是中央银行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在学军中还分析了中国和美国的情况,指出了“缩影”的两大不同点:美国是官方提出的,中国是民间概念。 美国只是指联邦储备系统资产负债表,而中国是指所有金融业。

“中国此时引进或借用‘缩影’一词,在国内形成热点话题,但情况与美国大不相同。 ”。 学军表示,中国的“缩影”可能与美国的情况正好相反。 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最应该压缩的是存款准备金,降低目前仍维持在17.5%的准备金率。 这对中国来说不是紧缩政策,而是放松政策。 中国目前出现的所谓“缩影”现象,不仅仅指中央银行,而是指整个银行领域的系统。

于学军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缩影”的背景和影响。

首先,近两年中国发生了严重的货币信用膨胀问题。 这不符合“拆杆”的整体要求。 货币过度膨胀推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热,成为年四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复苏高增长的第一推动力。 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80%,近年来持续上升,这也导致了近三年来中国整体债务水平的迅速上升。

另外,学军表示,中国经济已经形成了严重的资产泡沫化现象,必须进行比较有效的宏观调控。 年11月以后,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发生了明显变化。 也就是说,从松树变成了紧固。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金融机构的“缩影”现象形成了。

于学军进一步指出,随着金融机构表外业务的大幅收缩,将影响基础设施、房地产等固定资产的投资,从而对我国经济增长重新造成压力的问题。

标题:“银监会于学军:中美“缩表”存两大不同”

地址:http://www.e6x2f.com/ezjj/12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