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71字,读完约7分钟

教育部最近通知,将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每年招收18.9万名硕士研究生。 对考生来说,每增加一个招生名额,录取的希望就增加,特别是硕士研究生的报考人数达到了历史最高的背景。

18.9万人的扩大意味着什么? 招生名额怎么分配? 高中各方面的资源都准备好了吗?

扩招比例超过20% :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扩大空

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比上年增加51万人。 与考生激增趋势相似,年高中毕业生预计比上年增加40万人以上,达到874万人。

无论是考研还是就业,人数都水涨船高,难度不会增加。 受新冠引发肺炎疫情影响时,传出了硕士扩招的消息。

今年合格的概率无疑提高了。 正在等待厦门大学复试的刘达庆认为,徘徊在复试线边缘的人很可能被淘汰,很可能被拉回。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2019年,考研人数约为80.5万人。 按计划招募18.9万人计算,招募比例约为23.5%。

扩招的比例超过20%,是什么水平?

进入新世纪,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多次创新高,研究生录取人数也在增加。 据记者整理,扩招是趋势,但往年控制在5%以内,很少突破10%。 硕士扩招有超过20%的年份,但很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2009年及年硕士扩招出现小高峰,分别比上年增长13.57%、16.13%、22.45%。

硕士招生规模逐年增加。 尽管如此,从一点来看,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仍然可以扩大空之间。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年中国每千人中注册研究生人数为1.96人。 年以来,美国、英国、法国一直维持着近9人的水平。 该数据一直被视为衡量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当然,研究生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调节就业的作用,但从理论上讲,学生接受研究生教育是知识、能力、素养各方面都有所提高的质变过程,单纯将大学毕业生存储在研究生教育的蓄水池中,两三年后重新释放到就业市场上。 北京航空空宇宙大学的赵世奎教授这样认为。

硕士扩招的基本动力无疑来自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平提高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长。 突发疫情只是更大程度地打开了扩招的政策窗口,或者加快了这个进程。 赵世奎说。

扩招学校,专业分配大致如下:分校明确,精准投入;

初试分数没有提高,刘达庆希望自己被放大。 他和所有考生一样,特别在意招生名额的分配问题。 那些学校、专业会扩大吗? 扩招的比例一样多吗?

据某大学官网消息,南京邮电大学适当增加,广西大学应对措施大幅增加,但上海市高校硕士招生计划总量增加15%。

教育部给出答案:分校明确招生方案。 计划增量侧重于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等专业,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

这是正确的投入。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秦玉友表示,扩招的重点反映了当今国家医药卫生行业、科技快速发展行业的人才诉求方向。 这和这次疫情扑灭有一定的关联性。

虽然我国高校体型庞大,专业齐全,但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专业、所有的学校都会获得数量均等的扩招名额。 秦玉友提醒记者,在此次扩招中,各地高校有必要制定不同的扩招计划,合理分配新的招生名额到相应的高校和专业。

在扩招的专业类型中,专业硕士学位越来越受到关注。

秦玉友解体:专业学位硕士强调操作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专业招生规模的增加,顺应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日益增长的诉求,也符合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结构的布局。

2009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仅为15.9%,此后年首次超过硕士招生人数,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近58%。 根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十三五规划》,截至2007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比例达到60%左右。

但是秦玉友认为专业学位作为扩招的重点,对专业实践基地、校外导师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挑战大学的承载力:必须统一规划、准备和招聘

学生大幅增加,教师和其他辅助教育资源是否不足? 这是扩大招聘首先回答的问题。

目前,全国有近44万名研究生导师,按照年招生规模计算,全国平均一名导师招收1.77名硕士。 如果招收18.9万人,师生比有可能达到1:2.21。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告诉记者,一般一次指导两名硕士,教师的指导质量有保障。

年教育部公布的各省领导数据中,中西部地区领导每年招收硕士的平均人数多不到2人。 河南1.17人,广西1.43人,云南1.32人,宁夏1.24人。 从导师总数来看,这些地区有接收越来越多学生的能力空。 王传毅表示,年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887处,还被分配到中西部地区的大学。

扩招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大学倾斜,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 但专家表示,此次重点扩招专业将覆盖部分新兴专业,略有专业快速发展,教师前期储备将面临困难。

王传毅承认了这一点:导师是否充裕,还要得分看高中和具体的专家。 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有点学位授予点人满为患,没有导师,也没有年均招生。

另外,近年来发现,高校师资承载能力相对高于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承载力。 换言之,扩招对高校硬件也是一大挑战。 南京大学教授汪霞认为,目前多所大学之间的硬件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水平也不均衡。 她建议,为了扩大高质量、高效的实验室数量、宿舍条件、图书馆容量问题,需要事先关注,并建议在扩大之前制定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共享计划,做好准备。

不贬值大学位:严格管理培养质量

根据《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考生选择研究生院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工作的核心竞争力。 约6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有助于就业。 这份《报告》刻画了考生的大部分心理:获得研究生学位,在就业市场上出类拔萃。

在大规模扩大的背景下,有不少学生在知识储备和对学术研究的认识等方面准备不足,有可能成为研究生。 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包水梅表示,他们确实需要在理论做法和学术能力等方面进行规范化培训。 邀请他们,只不过是个开始。

培养量提高了,质量会受到影响吗? 疑问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相似。 出乎意料的是,这次硕士扩招是否再次引发学位为此次贬值的争论。

扩招后学位贬值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包水梅表示,毕业生就业是一个非常广泛复杂的问题,与社会诉求、研究生教育质量和个人快速发展潜力等有关。

研究生规模扩大并不一定会导致学位贬值,研究生学位的含量是否与培养质量密切相关? 在高等教育普及的时代,社会评价人才不能只看学位,必须从人才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出发。 包水梅说,当然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导师制,让导师集中精力指导学生,也要跟上严格的过程性评价。

不断增加的优质人才有利于我国释放更大的人才红利。 在扩招的背景下,硕士培养质量应成为教育部门关注的重要因素。 秦玉友说。 (本报记者陈鹏)

标题:“硕士扩招18.9万人:如何扩,怎么招”

地址:http://www.e6x2f.com/xwzx/4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