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130字,读完约13分钟

编者的话

教育评价与教育的快速发展方向相关,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指导。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深化新时期教育评估改革总体方案》,强调要转变不科学的教育评估方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学位、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疾。

不是分数论英雄,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 升学率不再给学校增加负担,学校如何评价? 破唯后,教师的学术水平如何评价? 师德风如何常态化监督? 高考改革会随之发生那些质变吗? 劳动教养应该如何融入教育的全过程? 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后,家长、老师、校长、学生都很困惑。 比较上述公众热议、在意的问题,本报请教育行业权威专家解答,为学校、教师、学生明确科学、专业的快速发展路径。

和客人的问答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钟秉林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教育卫生实务委员会书记沈炜

关注教育公平,尊重学生选择权,以学生为中心

不是分数论英雄,高考会有这些质变吧

问:评价改革方案公布后,要求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方法。 分数论英雄之后,好学生的标准变了吗? 你将来想成为好学生吗?

钟秉林:评价改革方案扭转过去唯分数、唯升学的应试教育趋势,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以学生为中心。

评价标准强调学生全面、个性快速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快速发展,强调整体性。 首先,对学校、教师的评价标准不仅仅是清华北大生源数量,也不仅仅是一本合格率,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当然不是分数论英雄,而是强调学生全面、个性的快速发展。 当然,这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程,观念的转变需要很长时间。

问:考核改革方案要求建立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快速发展的考试文案体系,未来的中高考改革会发生那些质量变化?

钟秉林: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指的是人才选拔的标准或对学生的评价标准。 从而最终归结为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是新时期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文案之一。

以年以来启动的高考综合改革为例,改革的目标首先是促进公平特别是入学机会公平,目前我国的高质量高等教育资源还很匮乏。 这也反映了我们国家教育行业的首要矛盾从上大学难变成了好大学难。 2019年,我国高考总入学率已经达到51.6%,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从中青化进入普及化阶段。 因此,现在的高考改革与过去不同,其目标之一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 其次是科学的选择,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选拔有接受高等教育意愿的学生,输送到合适的高中进行深造。 这个变化很大,在精英教育阶段只需要通过统考选择精英生进入大学深造。 高考改革的第三个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快速发展,帮助中小学克服过去应试化的价值取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快速发展。

“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你在乎的问题专家答”

我们通过招生计划的分配来处理入学机会公平的问题,例如对贫困地区农村考生招生的专业计划,单独划线单独录取。 增加人口大省和西部省的招生计划,缩小与全国平均高考合格率的差距等。

考试方法改革在探索中,高职高专和本科招生进行分类考试,用两张不同的试卷衡量不同的人才。 有些大学进行注册入学,根据高中的学业成绩,通过职业性测试评价学生适合哪个专业。

考试复印也需要变革,要脚踏实地,不要停下脚步,不要翻烧饼。 像今年一样,学生和教师都受不了。 每年都有一些变化,累计5年8年,成效很大。 文理不分科是重要的改革方向。

考试科目也在调整。 目前,高考综合改革除统考语数以外的三科外,加上学业水平考试选修课,部分省份为3+3,语数以外的三科外,学生从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3科作为选择性考试科目,上海为6选3,浙江为7选3,该组合较多 河北等第三次改革的8个省根据先前的考试经验进行3+1+2科目组合的尝试,除语数外必须考试外,物理和历史两门科目中选择1门作为优先科目,化学、生物、地理、政治4门中选择2门作为再选修科目 这些改革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权。

家长问:考核改革方案要求将德育纳入综合素质考核。 政策很好,但是区分不出来吧? 大家都一样。 最后看分数吗?

钟秉林:确实,有些父母有这种担心。 处理这个问题必须注意几点,综合素质评价首先要可靠,真实可靠,有水分,不能说谎。 其次要比较,必须用事实、数据、证据说话,反映活着的学生的快速发展状况,不能千篇一律,组成词空。 三是高校合理录取综合素质测评结果,探索高考和硬挂钩还是软挂钩,在录取过程的哪个阶段录取。 例如,一分高中在今年强基计划的招生中,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 部分考试省还探索了三位一体631等综合评价招生,大学统考成绩占六成,大学自主考试占三成,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占一成。 总之,要积极探索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录取方法改革。

说到德育评价,必须按照不同等级、不同年龄的优势循序渐进,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的德育必须一体化设计和实施。 我认为评价学生的人品是可以具体化的。 例如要了解孩子参加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了解学生是否有集体主义精神等,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有了国家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齐开国家课,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快速发展,体现效能感和满意度

在不提高升学率而给学校增加负担后的好的中小学校有必要使用这些尺度来计量

学生问:网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教师风问题的报道,这种现象广为人知的情况下,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师德风如何使监管常态化?

张志勇:《总体方案》反复提出,以师德师风为首要标准,体现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体现教师职业优势。 总的来说,广大教师是爱岗敬业,人民群众对人民教师很满意。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少数教师师德失范,对教育系统的负面影响十分严重,对学生身心造成的伤害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严惩。

考核教师师德风尚,必须管理底线,弘扬更高的线。 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师德师风必须出现在立德树人身上,出现在人格陶冶上。 要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的示范指导作用,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期化,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师德师风评议和预警教育制度。 以师德表现为教师资格认定、注册、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评定奖励的主要要求,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

校长:什么学校是好学校?在努力打破重点数轻素质等片面的办学行为的情况下,不仅不用分数,不用升学率来评价学校,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就必须使用那些标准吗?

张志勇:关于好学校的标准,大家都有自己的尺子,但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执行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就是全面落实国家的课程方案,开办国家的课程。 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快速发展,学生快速发展首先是指全体学生的快速发展,其次是各学生的全面快速发展,最后是学生个人创造性快速发展。 好学校的标准还应该体现性能感和满意度。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必须比较有效,符合现代教育的管理要求。 作为学校教育优势的相关公司,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对学校的满意度都很高。

必须打破重点数轻素质等片面的学业行为,改变学校唯分数考核的趋势,锁定唯升学率考核指标,改变单一唯升学率结果考核指导。 结果评价必须从单一的文化课考试成绩中结合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中。 然后,重视过程评价,将学生的学习行为纳入评价过程。 重视多元评价,不仅要看文化课考试的分数,还要看学生劳动名单的完成情况、综合素质快速发展的标志性成果等。 最后,要实施增值评价,对学校、学生的评价必须根据差异,尊重不同学校、学生的个性。

问:教育部多年前就提出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 《总体方案》再次强调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向教育现场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 为什么? 怎么保证落地?

张志勇:在一个地方,有些学校在现有教师的工资总额中,开始了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改革,教师自己反对,他们认为这是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部分工资重新分配。 过去,许多地方对公务员进行奖励性考核时,也没有考虑教师。 我认为通过注入工资增量来启动绩效工资制度。 为了在各地实现奖励工资,应该包括绩效工资制度的改革,这是启动和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机会。 完善绩效工资制度的顶层设计、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向教育一线教师倾斜,向越来越多的承担教育教学岗位和职工任务的教师倾斜,绩效工资必须根据教师不同岗位的职工任务和职工量进行考核。 教师的绩效工资基本上不应该被评价,而是应该去做,要慎重使用通过简单的投票来明确教师绩效工资的方法。

“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你在乎的问题专家答”

问:《总体方案》要求实行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意义何在?

张志勇:家访是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的荣誉以前流传下来的,加强这项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这是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需要执行,所有教师既是经师,也是人师,这是新闻化、互联网化时代家校合作共育的需要。 这里必须强调的是,网络交流不能代替现场家访,只有进入各个学生的家庭,才能真正了解和把握学生成长的家庭条件、文化背景、教育期望等,更有效地推进家校的合作培养。

聚焦学生快速发展的全过程、学生评价过程的各个要素、社会合作的多个方面

加强劳动教养考核,必须聚焦这三个一体化

校长说,《总体方案》把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作为学生评价的改革,作为促进德智体美劳动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文案。 劳动教育纳入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上海有那些经验?

沈炜:今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发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聚焦学生快速发展的全过程、学生评价过程的各个要素、社会协同的多个方面,抓住了三个一体化。

抓住学校劳动教育目标复印件,需要一体化的联系。 在细分纵向上,接受中小学各细分年龄优势和兴趣,螺旋上升,循序渐进,从劳动观念、情感、能力、精神四个方面确定育人目标。 在学科横向上,发挥劳动教养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依托中小学学科德育和高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将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抓好学生评价一体化实施。 探索构建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快速发展状况的重要文案,作为评价优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在学校招生自主测试环节加强实践操作能力评价。 年开始,上海结合中高考改革,确定参加公益劳动和志愿者活动的时间为高中生60小时、中职生20小时、中学生公益劳动80小时、职业体验32小时,纳入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抓好家庭劳动教育一体化合作。 通过确定学生的家庭工作时间,合理配置家庭劳动工作,编制不同级别家务劳动清单等,使家庭成为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成为学生的第一批劳动教师。 从2000年开始建设爱国主义、劳动实践、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科普教育等12种2000多人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提供实践岗位80万人以上,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劳动能力。

老师说:“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不上课、上课被压缩、上课时间被挪用等。” 在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中,上海是如何规定和保障的?

沈燕:课时的落实情况是衡量课程开设情况的基本指标,也是评价学校劳动教养情况的杠杠。 对此,上海向学校明确制度规范,确定课时要求: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周1小时以上的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首要载体,开设围绕劳动精神、劳动模范精神、工匠精神的特殊必修课,16小时以上的普通高校是劳动教育的第一必修课。

家长提出“总体方案”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科学教育快速发展的理念。 党委和政府应该怎样履行好的职责?

沈炜:上海始终坚定不移地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在全市层面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一推进、教育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部门职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工作机制,定期将劳动教育工作确定为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重要文案,

强调建设劳动教养师资队伍的重要力量。 通过完善教师职称评定、专业快速发展等各项保障措施,建立劳动教养教师特聘制度,设立劳动模范职工办公室、技能大师职工办公室、荣誉教师岗位,吸引各行各业的专家和能干的工匠担任劳动教养兼职教师。

强调地区和学校履行劳动教养职责的监督评价这一重要环节。 针对学校劳动教育,特别是课程复印件、授课时的执行情况,要求教育监督部门监督各区和相关部门的劳动教育保障和学校组织的劳动教育情况,结果是向社会公开的,是衡量地区教育质量和高等学校分类评价的重要指标,是对监督部门和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奖惩的重要指标 在此基础上,上海完善了政府学校教师家庭社会全面责任链,各方各尽其责、各实施所长,共同推动劳动教育优质快速发展。

标题:“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你在乎的问题专家答”

地址:http://www.e6x2f.com/xwzx/3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