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18字,读完约5分钟

为搜索回收者佩戴外骨骼成功完成了搜索回收任务。 搜索回收分队供图

12月19日,嫦娥五号将月球上挖掘的土壤正式移交给相关科研机构,我国首个地外天体样品的储存和研究工作开始。 回顾此次嫦娥五号月挖土,11月24日起嫦娥五号发射进入轨道,包括地月转移、近月制动、轨道分离、平稳落月、钻孔采样、月球起飞、交接对接和样本转移、环月等待、月球转移、再次回收。 各个环节进展顺利,离不开航天科研人员的科技保障。 日前,记者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保障了我院多种嫦娥五号顺利绕、落、回背后的科技实力。

测量雷达,盯着火箭飞行

在长征5号火箭带着火焰尾巴拔地后的几分钟内,我院23个固定式脉冲测量雷达迅速收集了火箭的飞行新闻,使指控中心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全部,进行安全控制。

这是雷达测量的第一棒。 从点火的瞬间开始,23枚探测雷达就像两只鹰眼一样盯着火箭飞行。 相关科研人员表示,这两种测量雷达主要用于火箭发射上升段的外弹道测量,为发射场的指控中心实时提供火箭距离、方位、俯仰等准确的坐标新闻和径向速度数据,造成火箭飞行出现偏移轨道的情况

由于不受雨、雪、台风等天气的影响,在火箭飞行观测的初期阶段,大梁被抬了起来。 据介绍,该测量雷达圆满完成了长征7号、长征5号的首次飞行等数十次飞行任务,为嫦娥5号的飞行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声表面波滤波器让嫦娥更入耳

在这次任务中,我院23所还提供了另一个神器自主研制的声表面波滤波器,搭载在嫦娥五号和长征五号火箭上,主要应用于测控、应答机等分系统,全力实现嫦娥五号的信号接收、滤波噪声、各系统的信号接收、解决

如果航天器发射中有信号干扰,地面收到的消息就像在接有线电话一样。 有关人士表示,声表面波滤波器可以方便地过滤谐波、镜像新闻、发射泄漏信号、各种杂散干扰等各种干扰信号,保证发射场指控中心能清晰地接收到准确的信号,相当于让嫦娥更加入耳

为了消除不必要的信号,更好地帮助嫦娥5号太空的观测,与地面中心的信号畅通,23个滤波器分别精加工,声学滤波器的最细线宽达到0.3微米,相当于头发线径的1/200,

水晶零件稳定地探索月亮的脉搏

嫦娥五号的频率信号就像人体的脉搏,脉搏的稳定是稳定正常工作的前提。

二院203研制生产的数百只自主控制晶体元件,作为嫦娥五号电子仪器的心脏,牢牢稳定着嫦娥飞行的脉搏。 包括石英振荡器、石英谐振器等在内的多种型号石英部件为嫦娥五号的发射、测量、在轨道上飞行、采样、反馈等提供了稳定可靠的频率信号。

203年开发生产的某型高性能时钟石英振荡器,可以说是功劳产品,迄今为止在月球探测工程中得到了大量运用。 这次嫦娥五号的任务中,再次成为多面手,从千里眼和顺风耳的通信设备、控制嫦娥精确着陆的控制系统、拍摄广寒宫的光学电子设备、控制嫦娥采样返回的控制系统,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嫦娥五号比比皆是

203所为嫦娥系列研制的抗冲击温补晶体振荡器,频率准确,具有抗冲击优势。 这次嫦娥五号采用了几只这样高精度的耐冲击温度补偿石英振荡器,这些神器都在重要的工作地点,输出信号的频谱很漂亮,为嫦娥五号卫星信标提供了准确的信号,保证了嫦娥的平安回家。

另一种高精度的温度补偿晶体振荡器是频率控制的大咖,可以输出更准确稳定的频率信号。 经过进一步的设计和技术攻关,可以大大提高嫦娥五号的性能指标、可靠性、频率稳定度,温度工作范围提高了近两倍,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微波雷达制造嫦娥锐利的眼睛

通过首次月壤采样返回任务,二院25处对接微波雷达首次实现了月球轨道的应用。

25家公司自主研制的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微波雷达,是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月球土壤转移的重要设备,用于嫦娥五号轨道器与上升器之间相对位置和相对姿态的准确测量,实现了双向空空通信

与地球轨道交会对接不同,微波雷达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是遥测的唯一手段,也是保证上升器在月球轨道和轨道器对接,将月球土壤样品转移到轨道器的关键。

火箭发射后,微波雷达与嫦娥五号探测器一起飞行约7天到达月球轨道,随后雷达主体和天线随着轨道器和返回器形成的轨道返回组件的绕月飞行,应答器主体和应答器天线随着着陆器和上升器的登月完成了月球采样 之后,上升器从月球表面起飞进入绕月轨道,开始月球轨道交叉对接。 微波雷达在对接阶段工作,约100公里开始工作,为导航控制子系统提供轨道器和上升器之间的相对运动参数,进行双向空空通信,对接机构锁定上升器

抬着外骨骼轻松地抱着嫦娥回家

嫦娥五号返回机在预定地点着陆后,我院206所搬运外骨骼辅助回收大队成功搜索到返回机。

该搬运外骨骼包括上肢辅助模块和下肢辅助模块,负荷能力达到50公斤,通过电动直线运动辅助模块和智能步态分析算法,配合人体上下肢关节的发力,降低人体的能耗,还为穿着者提供上肢腕力、腰肌和臀肌的辅助力

在这次任务中,两名身穿外骨骼的搜救回收队员携带搜救设备从直升机着陆点迅速移动到返回舱着陆点,在返回舱旁边插上了鲜艳的五星红旗。 另外,运载外骨骼还将协助回收大队在返回舱周围迅速建立应急通信、照明、电力保障系统,确保搜索回收任务的迅速、安全、高效完成,结束嫦娥五号探月任务。 (记者詹媛通讯员李乔)

标题:“嫦娥五号“绕、落、回”背后的科技力量”

地址:http://www.e6x2f.com/xwzx/3412.html